艾力泰:如何借助艾灸排出“三濁”
艾力泰:如何借助艾灸排出“三濁”
《灸法醫鑒》:溫經活絡、祛濕散寒;升陽舉陷、回陽固脫;消淤散腫、拔毒泄熱;防御疾患、健體強身。
在這里,艾力泰介紹,濕、寒、淤、腫、毒、熱,都歸屬于“三濁”(濁氣、濁水、濁物)。所以,說到底,艾灸就是要把我們體內的“三濁”灸出來,只有把它們灸出來,艾灸才算真正發揮了作用。
1、排濁氣
腎精不足,氣的推動、溫煦、防御、固攝和氣化功能就會減退。所以,溫腎扶陽是排濁氣的根本。艾灸扶陽固本,升清降濁,是很好的排濁療法。艾灸可以使濁氣下降,降于涌泉穴,升至百會穴。為啥灸完總會打嗝放屁?其實濁氣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排出。
艾灸穴位:脾俞、腎俞、神闕、命門、涌泉穴。
此外,老愛生氣也會產生濁氣,艾灸太沖、行間疏肝解郁也是排濁的重要方式。
2、排濁水
脾主水濕代謝,身體里的水液,包括食物營養物質中的液態物質,都要靠脾來運化,而后輸送給各個臟腑,如尿分配給膀胱,汗分配給肺。如果脾的運化功能正常,就能防止水液在體內滯留成痰濕等調理因素;反之,就會濕濁內生。內生之濕多因脾虛,因此排濁水,健脾排濕是關鍵。
艾灸穴位:陰陵泉、血海、脾俞、承山、豐隆。
3、排濁物
排濁物需要辯證調理,因為宿便有兩個原因導致:一是實性便秘導致,一是虛性便秘導致。
實性便秘主要與素體陽盛、飲食不當、氣機郁滯等有關,比如,素體陽盛,也就是身體長期陽氣偏盛,體內極易積熱上火,火在大腸就會導致腸道燥熱,大便干結;虛性便秘主要與氣虛、陽虛有關,它們導致大腸運行無力,氣機傳導失職。
艾灸排濁物須分清虛實,一般而言,由實性便秘導致的宿便以清熱去火、消食導滯為原則,由虛性便秘導致的宿便以溫陽護腎、補氣血、滋陰潤燥為原則。
艾灸取穴:大腸俞穴、天樞穴、支溝穴、上巨虛穴。同時,針對虛性便秘,氣虛:加灸氣海穴;氣血兩虛:加灸足三里穴;氣陽兩虛:加灸太溪穴。
中醫認為,女人由于其天生的生理特點,體內極易瘀積“三濁”,不把它們及時排出,看上去比同齡人老10歲!所以,這也是艾力泰推薦女性朋友多艾灸的重要原因。